孩子近視50度,要馬上配眼鏡嗎?
暑假一到,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去檢查視力,拿到“近視50度”的診斷單時,總會陷入糾結(jié):
“度數(shù)這么低,用不用戴眼鏡?”
“聽說戴了眼鏡,度數(shù)會越戴越高,是不是能拖就拖?”
“要不要配低一點度數(shù)的眼鏡?”……
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問題,幫家長們理清思路。
先搞清楚這50度是“真性近視”還是“假性近視”?
很多家長不知道,近視也分“真假”——
真性近視:是眼球結(jié)構(gòu)發(fā)生了改變(比如眼軸變長),屬于不可逆的器質(zhì)性變化,需要科學干預。
假性近視:不是真的近視,而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(比如刷題、看平板)導致睫狀肌緊張痙攣,視力暫時下降。這種情況不需要配鏡,通過休息、遠眺、減少用眼等方式,視力能慢慢恢復。如果盲目配鏡,反而可能讓眼睛適應鏡片,變成真性近視。
劃重點:真假近視靠普通驗光是測不出來的!必須到專業(yè)眼科醫(yī)療機構(gòu)做散瞳驗光——通過藥物放松睫狀肌,排除痙攣影響,才能得到真實的度數(shù)。家長別擔心,散瞳對眼睛只有短暫的輕微刺激(比如暫時怕光、看近模糊),一般6-8小時瞳孔能恢復正常,沒有副作用,是兒童驗光的“金標準”。
50度真性近視,到底配不配鏡?看這三種情況
如果散瞳后確診是真性近視50度,家長也別急著決定,先觀察孩子的日常表現(xiàn):
暑假是近視管理黃金期,做好這三件事比糾結(jié)配鏡更重要
1. 把孩子“推”到戶外去
每天保證2小時以上戶外活動(zui好是上午10點前、下午4點后),自然光照射能刺激視網(wǎng)膜分泌多巴胺,抑制眼軸增長。
2. 給用眼習慣裝“雙保險”
遵循「20-20-20」規(guī)則:每學習20分鐘,休息20秒,遠眺20英尺(約6米)以放松眼睛。
試試智能防控工具:目前有一些智能手段,能幫家長管好孩子用眼習慣,例如智能硬件設備干預,智能學習設備,以及少兒視力管理智能眼鏡。
這類眼鏡通過行為管理智能鏡架“管好”孩子用眼行為,通過多區(qū)正向離焦鏡片“管住”眼軸增長,以此雙管齊下,幫助家長做好孩子近視管理!
3. 建立“屈光發(fā)育檔案”,盯緊“眼軸”變化
建議暑假期間帶孩子去專業(yè)的眼科醫(yī)療機構(gòu),建立屈光發(fā)育檔案。每3個月做一次視力檢查,重點監(jiān)測“眼軸長度”(真性近視的核心指標):
正常情況下,孩子眼軸每年增長不超過 0.2mm;
如果增長過快,如近視度數(shù)每年上漲超50度(尤其12歲以下),根據(jù)中華醫(yī)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編寫的《近視管理白皮書(2025)》指出,家長們可在醫(yī)生的專業(yè)指導下選擇:
角膜塑形鏡(OK鏡);
多焦點軟性角膜接觸鏡;
近視防控框架眼鏡等。
除了以上3種防控手段,還有多焦RGP等,接下來一張圖帶您對比這幾種主要近視防控手段的特點:
家長容易踩的3個誤區(qū)

撰文/編輯:屈慧瑩
制圖:章悅
專業(yè)審核:陳兆
終審:彭虹縉、李青霞、彭夢婷